公司新闻

news

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做出卓越贡献

公司新闻

“致良知”系列解读(三)

浏览次数:发布时间:2019-08-04 11:43:00

“致良知”系列解读(三)63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王阳明心学是心本体论。王阳明认为:“心即理也,天下又有心外之事、心外之理乎”?有一次,王阳明与朋友游南镇,朋友指着岩中的花树问道:“天下无心外之物,如此花树,在深山中自开自落,于我心有何相关”?王阳明说:“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心同归于寂,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。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”。可见,王阳明所说的“心即理”、“心外无物”等命题,其意并非否定外界事物的客观性,而是探讨心与物之间的感应关系。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为什么你未看花时,此花与心同归于寂?因为此花与心相隔:心不感花,心自寂寞,花不被心感,花亦自寂寞。为什么当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呢?那是因为此花与心相接,心感花,花应心,而花得到心的感应之用也显出其意义价值。所以,王阳明的“心即理”,其实是一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理论。在此基础上,王阳明进一步提出了他的“良知”理论。王阳明认为,良知,是心对善恶的基本判断,是每个人生来都具有的。所以,每个人都能够对善恶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,不需要凭借权威,自己经过思考,就能够通过自己的“良知”这一关。在王阳明看来人心与天理是同一的,而人心是天生具有良知的。可见,王阳明的心本体论思想与孟子所说的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或“恻隐之心”是一脉相承的。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的理论基础,也是他立言的宗旨,强调心与天地万物想通,它的意义在于倡导不受封建礼教束缚,主张独立思考,弘扬个性解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