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

news

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做出卓越贡献

公司新闻

“致良知”系列解读(一)

浏览次数:发布时间:2019-07-29 12:07:00

“致良知”系列解读(一)92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【在《2019年的工作报告》中,李学董事长指出,重山文化之魂是“致良知”,要将奋斗文化融入企业发展,在良知的指引下,自动自发的践行奋斗者精神,彰显奋斗价值。2019年,我们将以“致良知”的思想导入为契机,更加深入的丰富和传播“致良知”文化,充分将“致良知”思想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。】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何谓“致良知”?“致良知”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。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上》——孟子曰:“人之所不学而能者,其良能也;所不虑而知者,其良知也。” 王阳明认为,“致知”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。这里所说的“良知”,既是道德意识,也指最高本体。良知人人具有,个个自足,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。“致良知”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外在事物,“致”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,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知行合一的过程,所以,“致良知”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遵循良知,知行合一。
      王阳明,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、立言、立功三不朽的伟人,也是明朝最为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和军事家。他的一生跌宕起伏,充满了传奇色彩。他的心学思想融会了儒、释、道三家之精华,是救治当今浮躁社会的一剂清醒良药。王阳明做学问与众不同,他人大都认为读书是为了求取功名,他则认为读书是为了做圣贤。他的全部哲学思想其实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:人怎样才能成为圣贤?他最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,这便是“致良知”,致良知则是王阳明的心学主旨,也是最核心的哲学理论。
       阳明心学对中国哲学和世界哲学的贡献是巨大的。首先,王阳明把“良知”作为人心之本体。他认为人心不仅是知是非的知识心,而且更是知善恶的道德心。所以,人人皆可修炼成为圣贤,这其中不仅宣扬了道德理想主义的思想,而且也蕴涵了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。
       其次,王阳明认为,人固有的“良知”常被人们的肉体所产生的种种私欲所遮蔽。所以,要培养修为之功,克服私欲之弊,充分发挥本然的良知作用,并将良知贯彻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。可见,王阳明提出“致良知”的本质就是存善去恶,使心灵变得更加纯净,内心更加美好和强大。
       第三,王阳明认为,知者行之始,行者知之成,知行为一体,知行不分离。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将知行相割裂的思想桎梏,打通了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桥梁和通道,在中国思想史上大力倡导了实践主义的精神。
       事实上,阳明心学不仅为中国和世界哲学思想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,而且也为当今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源与价值。